重男轻女的父母应该孝顺吗?

父母就重男轻女,读书一直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小时侯一般七八年回来一次,回来一次就打我,最喜欢扇脸,他们回来一次,脸都是红肿的,腿上都是青的树条印子。后来慢慢长大了,唯一感谢父母的就是供了我读到了大专,心里本想着毕业好好对他们,赚钱给他们。读书就是每天要挨骂,各种难听的需要,记得映像最深的是考驾照,想找父母借点钱,说赚兼职了给他们,他们说没钱。没隔几天,弟弟要学车,父母哪了一万给他。到暑假了,我去他们那做暑假工,在那说家里多穷,说我读书害了他没钱,我还蛮愧疚。哪知道年底就给弟弟买了房,车。买了房,装修好了,我第一次去住被赶出来了,原因我没赚钱给他们。做他们一次车给一百,以为开玩笑,结果真让我走路。

出嫁也是要彩礼给他们,结婚那几天给我各种难堪,回娘家那简直就是陌生人了,回去没人理,就差锁门了。父母车在车库,我自己走路去公交坐车几个小时回婆家。现在看到我生活好了,他们生病了就找要钱来了,都上法院了


对于重男轻女的父母,有必要孝顺。作为子女有义务,有责任孝顺他们,赡养他们。因为毕竟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没有父母哪有我们呢?不管老人重男轻女这种事情做的太过分,还是他们受旧观念的影响,其实都不重要了。不管怎么说,他们生我们,养我们,给了我们生命,我们还是有必要去孝顺他们的。


身为子女,无论父母有何过错,想想他们的生育之恩,养育之恩,我们都应该好好孝顺,像楼主的情况,应该姐弟两人同时给父母养老,不能光依赖女儿。

偏心的父母,在我们身边总会出现,但我相信这种父母会越来越少,不管家里几个孩子,手心手背都是肉,任何时候都要一碗水端平,因为偏心造成亲人之间反目成仇的例子在生活中也会发生,所以当我们的父母刚好就是让人头疼的偏心父母时,我们要尽可能多想想他对我们的好,尽可能的多孝顺他们,当我们自己成为父母的时候会不会比他们做得更好呢?


讨论一个最近发生的事。和孝有关。河南永城发生了最近发生了一件事,一个儿子把父母给杀了。我查了一下舆论,尤其是当地人更倾向于,这件事情的责任,在父母,而不是儿子。因为父母,太偏向于小儿子二儿子。对大儿子严重不公,甚至剥夺,他的土地的继承权,大儿子被逼忍无可忍。

这件事让我想到,尚书,以及孟子中关于舜的记载。舜的父母多次杀舜,包括舜的弟弟。比如让他下井修井,然后,把井填上。让他上房顶修房,把梯子撤掉并烧房。但是舜对父母和弟弟,却始终没有一丝怨言,依然孝悌。

尚书以及孟子为什么对舜有这么样的记载,这个问题让我迷惑了很久。难道这是在宣扬愚孝。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现父母身上有很多的缺陷,而且也有对自己不公的地方。我才明白这个故事的意图所在。

在舜的故事中,把父母的缺陷,父母对子女的不公放大到了极致。天下父母没有比舜的父母再坏的啦!天下父母没有比舜的父母对子女再不公的啦!这实际上是在说,父母一定是有缺陷的,一定会有对你不公的地方,但孝是绝对的,不能因为你发现了这些而不去孝。刚才@MR.SMOKER说孝是内在的,很正确。所以孝是没有外在标准的,尽力而为而矣。关于舜,史记中还有一话,值得注意。说是,天下德自舜始。从舜开始,才有德的。

父母杀死子女是极其少见的小概率事件,父母辛苦养育子女成人才是正常的大概率事件。舜的故事显然不可能真的在舜的身上发生。而是一个模型。对父母绝对不能怨恨,而只能孝。但是如何去孝你是可以自己把握的。原因很简单,我们生命是父母给的。

问:什么是愚孝呢?表现是什么?

外在的孝是愚孝。孝必需有权衡判断。父母有错必须采取措施。

是的,他是不明理的,我们在这里讨论也是为了明理明心。

问:那个儿子该如何对待自己的合法土地权益呢?

有很多变通的办法。上策如@古小德所言,其次可以通过法律或熟人说服改变决定。但前提是对父母要宽容,绝对的宽容,这就是孝。不公是有的,而且是绝对有的。舜的故事就是告诉大家,在父母有大恶,对自己严重不公的情况下如何处理与他们的关系。

问:如何看待大义灭亲这句古话语?

大义灭亲是后来出现的,与孔孟思想相悖。孔孟都是绝对重亲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孔孟也不是反义,恰恰相反他们认为亲就是最大的义。

M:对父母的包庇是不是对他人的不公,尤其是对受害者来说。包庇了父母,让他人受损,能心安否?估计一家人都不放心,敢于认错承担也是义吧。

这个问题很好。这关系到社会秩序的基础问题。儒家认为社会秩序的基础是个人,更准确地说是个人的心性。然后,个人之上有个组织,是家庭。心性是社会族秩序的基础。所谓的义就是基于心性和家庭的。社会秩序是心性和家庭的扩展,即“忠恕”。在正常情况下,亲亲和仁民是正相关的而非负相关的。义和亲是一致的,而非相悖的,而且亲是义的基石。义和亲相悖是不正常的小概率事件。这是儒家高度重视孝悌,忠恕的原因所在。孝悌不仅是处理家庭成员关系的微观基础。也是整个社会保持良好秩序的宏观基础。

M:主观唯心主义和心性学的区别是什么?二者很相似。

首先,现代中文“唯心”一词是个“香蕉词”:字是中国字,但意义是欧美的,是对英文的翻译,他的中文原意已经消失了。中国之外的任何文明,都不存在中文唯心原意上的词语和概念。中文唯心是强调心性是主体本位,心性是独立的自由的。中国文明之外的任何文明,包括现代文明都不存在这样的理念。

M:回到刚才问题,当代社会,义和亲相悖已经不是小概率事件,是全社会大概率事件了,这种情况怎么办,法治只能暂时起到震慑作用,长远来看,有什么好办法。

这两个问题相关。在西方是没有心性独立的概念的,而只有心性依附。在宗教时代,具有独立地位的是神。在现代,独立的是科学真理,人是要依附服从于神、真理的。他们认为世界,包括人不可自己自然地存在,而是要受控于世界之外的某个东西,神啊、形而上的哲学实体啊,科学真理啊。唯物唯心就是讨论支撑控制世界的,哲学实体。唯心主义认为这个实体是,精神的。唯物主义认为,这个实体是,物质的。总之这个世界是被控制的。人也是被控制的。所以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都是否认心性的主体地位的。所以中国传统上只有心性学。而西方,中国文明之外的任何文明,是不可能出现心情学的。他们只能是,神学,哲学,科学。从社会秩序方面来说。心性学讲的是个人的自我管理。而且是绝对的自我管理。神学,哲学科学,都不可能让人去自我管理。都一定要绝对服从于人之外的某种权威。在春秋法家思想传入中国之前,即三代之前,中国从根本上来说是,自我管理的。法家思想传入中国之后,专制在中国出现。之后,中国陷入了儒法之争的,状态。也就是礼乐刑政之变。行政就是服从权威,礼乐就是自我管理。那么斗争的结果是,以礼乐为主,以邢政为辅。也就是说,以自我管理为主。以外在的权威包括法律为辅。

本文是整理自“新心性书院”群7月3号的发言。

(微信公共号:新心性主义;“新心性书院”微信群,请加微信xxxzy15,注明“新心性书院”)


重男轻女是父母的错误,不孝顺就是你的错误了。不管父母如何,终究是父母,作为孩子,你尽到自己的一份心即可。不求感化,也不求父母能转变意识(重男轻女几年前的历史了,也不是说转变就转变的),只求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做好自己~


原始地址:/wangluo/1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