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叔宝和徐世绩在凌烟阁排倒数第一和倒数第二?而柴绍,尉迟恭,程知节都排得很靠前?

说明能力高不是排名高低的主要参考。依据只能问李世民


这类排名,除了能力外,还要看功绩。具体到凌烟阁的排名,功绩分两种,一种是助大唐开疆扩土的功绩,一种是助李世民登大位的功绩。另外,与李世民的亲疏关系多少也是因素之一。综合考虑,凌烟阁的排名就好理解了。


要平衡各方面政治势力而已,不是光凭能力


除了能力和成绩,还有重要的一项就是领导对你的看法。


秦叔宝与徐世绩均是瓦岗寨的人,而派秦王李世民的原班人马,而且秦叔死得也早,徐世绩赐姓是莫大的荣耀,并是李世民留给李治的托孤大臣,所以在李世民时排名靠后是恰当的。


看见的时候走了


论功行赏的时候领导的喜好谁乖巧加分巨大!


秦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而是选择中立。


历史上的程咬金地位远比秦琼高,而且是主要独挡一面的大将。参与了玄武门之变。弃王世充,投李唐也是他带的头,一下子带过来十三员猛将,其中就有秦琼,罗士信。战功卓著,历史上除李世民,李孝恭,李靖,徐茂公,程是唯一可以统帅大军的高级将领。隋唐称一路行军大总管。


首先是秦琼没有参加玄武门兵变,因为他忠于李渊,跟建成哥儿几个仇也不大,是个忠于李唐的老实人,不愿意看他们骨肉相残。二是兵变以后表现也不积极,有心灰意冷之嫌,或是看到李渊被逼退位不舒服。而尉迟恭绝对忠诚于世民,事变当天元吉差点杀死世民是尉迟恭鼎力相救杀死元吉,且逼李渊就范,徐世绩跟叔宝有点相似,主要是并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关键时刻没有站队秦王。


任何功臣排名应在文武方面考良,主要在于第一和最末。凌烟阁第一为长孙无忌,这是文臣第一,从亲戚到忠诚度到国家稳定谁能可比。从开国将帅的帅丶大将丶上将、中将丶少将排位就是想进一步都难的地步。而秦叔宝做为隋唐演义的穿线人物,隋唐第一猛将,武将中的代表,想入二十四功臣榜,谁又能过此关?皇帝的儿女亲家,贴身侍卫,李氏各派认可人物,每战第一先锋,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我想武官中谁人可比,本应该排名更靠前,但贞观帝为压众人,为平衡各派力量,为盛世和谐,只能让后期在家养病,并评选时已逝的爱将做一次垫底牺牲了。


正史中,秦叔宝是帮李渊打天下的大将,很受李渊的赏识,而且私下和太子建成的关系也不错,玄武门之变时秦叔宝属于中立派,并没有参与其中。李世民上位后,秦叔宝就开始装病,几乎没有任何战功,装病12年后去世,所以在凌烟阁的排位很靠后。


排名不止是功劳,还有亲疏,有你在李世民心中的份量,据说有的人没有参加玄武门之变。


程知节、秦叔宝都是瓦岗军中骁将,程知节是李密亲卫骑兵的长官,秦叔宝号称万人敌,能于万马丛中取上将首级,是如假包换的顶级猛将。李密失败后,程、秦等人转投王世充部下,因为不满王世充的人品,临阵逃奔李世民。

李世民征刘武周、擒尉迟敬德、灭王世充、虎牢关之战,程、秦二人都冲锋在前,立下不世之功。他们的能力素质比较单一,勇多于智,唐统一之后迅速淡出了政治中心。

贞观十八年太宗东征高丽,李靖等老将都无法从征,李勣跟随出征,战绩非常辉煌。

但就是这样一个功劳显著的名将,太宗却一直刻意压制着。二十四功臣之中,论军功他仅次于李靖,但排名却是尴尬的倒数第二。太宗去世前,甚至还把他贬为一个州的都督,官级连降好几级。

到底是为什么呢?《旧唐书》的说法是,太子李治对李勣没有什么恩义,无法驾驭这样一个威名素著的老将,所以故意打击之,等太子嗣位后再予以提拔。

太宗死后,李勣迅速恢复原职,高宗任命其为尚书仆射,成为名副其实的宰相。为了表彰他历年来的功劳,高宗下令重新描绘他在凌烟阁的画像。李勣也不负高宗的期望,在乾封元年(666年)以75岁高龄挂帅出征高句丽,从鸭绿江一直打到平壤城,以碾压之势打破城池,生俘高句丽王高藏、王子高男建、高男立,高句丽又一次被置为唐朝的州县。这份功劳,实可与李靖相提并论了。

五代刘昫作《唐书》,盛情赞美李勣,“近代称为名将者,英、卫二公,诚烟阁之最”,可谓中肯之论。


凌烟阁24功臣,主要是按官职排序,当然官职也基本是功劳的体现,基本规律如下:

1、按官职大小。官职,实授先于死后追赠。凌烟阁设立于贞观17年,当时有几个已经去世,追赠司空,而长孙无忌是生前实授司空,排名当然靠前,那几个虽然是追赠的,但也是三公之一的司空,排名也要靠前。何况,死者为大。秦琼当时官职最小,排名垫底。

2、高祖旧臣。跟随李渊从太原起兵的功臣排位均靠前,论资排辈,人家参加革命早,别人没什么可说的。

3、玄武门兵变功臣,有一说是共九人,大功者五人。尽管都参与兵变,角色不同功劳也就不同,最先猜到李世民心思倡议兵变者肯定首功,执行最坚决的也是奇功,如尉迟恭,程咬金号称兵变主要打手,所以排在秦琼之前,秦琼据说也参加了兵变,貌似功劳不如别人,所以获封不大。

至于能力功劳,不要被评书所误导。


第一,秦琼只是单挑能力强,根本就没有独立领兵作战能力;

第二,秦琼的声望有很多是投唐以前的,对大唐的战功很有限;

第三,李绩战功很多是在凌烟阁以后获得的;

第四,他们二人都是降将,没有自己的班底;

第五,别被小说和传说骗了。


你隋唐演义看多了,谁告诉你程咬金不如秦琼的。程咬金历史中八次担任行军大总管,而秦琼和尉迟恭加起来才四次,秦琼一次。而且唐朝初期规定,只有皇帝的儿子并且有统兵之能才能担任兵马大元帅,初期只有李建成和李世民担任过,程咬金虽然没有担任过兵马大元帅一职,但履行过大元帅的职责,如果程咬金没有能力,能担任八次行军大总管吗?如果不是程咬金尉迟恭坚持,秦琼连凌烟阁都进不去。而且唐朝是一个很奇怪的国度,做为唐朝将领,你想成为唐朝名将,不灭掉一个国家,你都不好意思称自己是名将。另外,侯君集都不是秦琼比的上的


因为24贤首先按照对玄武门的功绩来算得,徐世绩(其实是《隋唐演义》的徐茂公)是武将仅次于李靖的武将,号称战神,其之后只有薛仁贵勉强可以算。但是在玄武门事变中,徐和李靖作为武将不参与政治保持中立并没有参与玄武门之变,而徐的主要功绩是作为太宗死后顾命大臣辅佐李治的。在李治朝作为首相,唐同中枢门下三品平章事就是丞相级别咯。后来大破高丽。

秦琼也未参与玄武门之变,而后因早年战争一生伤病差英年早逝。

柴绍是平阳公主的驸马,平阳公主可以历史上第一个娘子军啊,公主在初期为李渊招募7W兵士的,历史上唯一一个以军礼下葬的公主。柴主要功绩是前期,但是个人觉得肯定参与玄武门事件,而且是外戚排名当然靠前。

尉迟敬德多次救太宗于万军之中,一生伤痕累累。玄武门亲手杀死李元吉。估计是太宗第一战将。是将军不是帅才,只有李靖和徐世绩才算大唐军神。

程咬金也是参与玄武门之变的重要将领。

参与玄武门之变的是: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屈突通、房玄龄、杜如晦、宇文士及、高士廉、程知节、秦叔宝(未参与,但后被封赏)、段志玄、张士贵


凌烟阁功臣顺序是按照本人气生前所担任的最高官职(包括赠官),并非是全部功劳,重点也是按照玄武门的功绩来算的。

贞观十七年,李世民年迈体衰,人一老便开始怀念往事,遥想当年金戈铁马意气风发,大生感触,为纪念当初一同打天下治天下的各位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褚遂良题字,第一位功臣长孙无忌,秦琼名列最末一位,而在民间与他齐名的尉迟恭名列第七。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恭,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徐世绩,秦叔宝。

据说凌烟阁功臣排名遵循两点:

一:参与玄武门之变有功在前,没有参与的在后。

二:官大功大在前,以左为尊。

史书中记载:贞观十七年的时候长孙无忌是司徒,所以排第一。

李孝恭、杜如晖、魏征、房玄龄都是司空,因为前三个已经去世所以司空是赠官,死者为大,所以李孝恭排第二。

秦琼在玄武门之变前功劳和官职都在尉迟恭之上,在李渊当皇帝的时候就已经封了翼国公。

但是尉迟恭在玄武门之变前后的表现,尉迟恭和长孙无忌侯君集不停的劝唐太宗要先下手为强,尉迟恭还威胁唐太宗,你要是不先下手除掉建成元吉,我就不跟你混了,我就颠了,我不能在这儿坐等建成元吉来杀我。

同时尉迟恭还准备了800勇士控弦披甲只等秦王下决心。而此时,李世民也把尉迟恭当成了自己的绝对心腹。你看这么整,不靠前也不行啊!

再看看和秦琼一起投唐的程咬金,这时候他已经改名叫程知节了。李建成李元吉为了削弱秦王的力量,让程咬金远离京城去做康州刺使,程咬金和李世民说:

建成元吉把我赶出京城,这是打算砍您的左右手,下一步就是朝你心脏扎一刀了,所以我哪儿也不去,就留在秦王您的身边,作您的左右手,大不了一死而已。表忠心都是这么整,人心也都是肉长的,谁也喜欢“先锋”!

而秦琼呢,在李世民登基后,就伤病复发,已不能再立大功,玄武门之变也没有参加(仅旧唐书说参加),再者,秦琼生前官职左武卫大将军,仅是正三品。贞观十一年秦琼去世,他的最高官职是徐州都督(赠官),所以他的赠官最小,如此,秦琼被列在最末并不奇怪。

大家认为呢?说说你的看法,下方留言探讨。

我是紫陌,欢迎大家的关注和点赞,期待和大家一起讨论更多的问题。


那个时候还没有一句叫:排名不分先后,按姓氏笔画为序一说,才给后人带来了诸多的猜测!


原始地址:/shijie/16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