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乖巧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一块绊脚石,你怎么看呢?

不会啊。换个角度想,也有家长会羡慕别人家孩子:在家里不给父母添麻烦,特别听话,出门也跟在父母旁边,不乱跑,又乖又懂事,真不知道人家怎么这么会生!——这是来自觉得自己家熊孩子过于调皮捣蛋的父母的心声。

或者你担心孩子太乖巧,束手束脚,不象家长所希望的那样去与人主动相处、交往,那么可能问题出在家长这里,他的希望是:我要孩子乖巧听话时,他就乖巧听话,我要他外向活泼时,他就外向活泼——这不是孩子,这是演员。

孩子的个性只有那一种,或者安静或者爱动,或者活泼或者沉稳。哪种性格都不会是他成长路上的绊脚石。假如家长认为是绊脚石,只能说明家长还需要进一步学会因势利导,顺应孩子的性格特点去教育他,培养他。

石头只是石头,用好了可以是辅助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的基石,也可以是帮助自己趟过泥塘的踏脚石;用不好,那才是绊脚石。


我不觉得,乖巧的孩子相对来说比较安全一点,因为他们乖巧,不会老是那么调皮,相对来说就比较平安,反而调皮的孩子到容易出事情,反正各有各的好处,不能一概而论


先不要急于判断,或者给孩子贴标签。

我们幼儿园有一个孩子,刚开始还没有入园的时候,我们开试听课,爸爸妈妈带着孩子来听课,孩子的参与度不高,但是不吵不闹,安安静静地听。课程结束后,到室外的活动场地玩耍,别的孩子在操场上跑啊跳啊,特别欢快。唯独这个孩子在一旁玩水,玩的也很开心,爸爸在旁边看着,妈妈去找我们的总园长聊天。

聊天中,妈妈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孩子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外向,也不太爱说话。总园长作为资深教育专家,培训了众多园长,看到孩子的表现,告诉妈妈,不要太过担忧,每个孩子都不同,我们不能用一样的眼光来看待。

孩子的成长有两个因素,一个是自我驱动力,一个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外部环境的影响会刺激自我驱动力。这个孩子正式入园后,和园里的老师和外教们一起讲绘本故事,一起室外活动,一起上课,一起玩耍,慢慢地变得比试园时活泼了很多,和小朋友和老师们相处的很好。有的老师甚至很喜欢这个小朋友。

去年,我们组织幼儿园的小朋友去新加坡参加科普剧表演,有藤班的孩子,有学前班的孩子,还有苗班和青班的孩子,其中一个孩子才3岁,年龄特别小的孩子有妈妈陪同,年龄稍微大点的孩子,家长很放心地就交给老师了。在飞机起飞前,我问一个妈妈,孩子参加活动,内心有什么样的想法?妈妈回答:其实没有想那么多,一定要得奖一定要怎么样,只是觉得自己的孩子很内向,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多和人接触。

比赛结束后几天后,孩子们的爸爸妈妈都发回了参加比赛后的反馈,那位妈妈说,孩子变得越来越自信,其实,说了这么多,我觉得,您不必过于焦虑,但是我们需要明白接下来做些什么才是对孩子最好的。孩子的乖巧不一定是坏事,但是我们要搞清楚,孩子不吵不闹,不上前和同伴玩耍的内心真实想法,我们只有了解后,才能明白,接下来该如何做对孩子才是最好的。我们能给孩子做的就是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教育是有条件的,爱是无条件的,我们需要用我们无条件的爱、成熟的理智和有条件的教育让孩子健康成长快乐。

幼年时期的孩子有无限种可能,期待孩子的慢慢蜕变。


不是呢,大人应该明白,孩子变得乖巧有一个原因是因为懂事。有可能是父母太严苛造成的触觉敏感。从而自卑不自信心。

父母要明白,他真的只是一个孩子,是父母要懂他,蹲下来陪他一起成长,而不是以一个成人的标准要求他。

个人观点认为这是叫过度成长。父母适度的放手就好。


孩子的降生开始,某些事情已经决定好了。

乖巧要分场合,如果你的小孩是男孩的话,你希望他长大了女性化,扭扭捏捏的吗?

或者在亲戚聚会的时候,孩子乖巧一点,少了许多麻烦。

这个完全取决家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的一言一行,孩子都会刻意模仿。

乖巧不等于绊脚石,可以用它作为孩子前进阶梯。知道在什么时候应该乖巧。什么时候能顽皮。掌握好这个分寸。

孩子还有很长路要自己走的,作为家长能做的就是,给孩子一些正确建议,少走歪路。

家长的言传身教,对孩子影响是非常大的。

所以说小时候的教育至关重要,做家长,多用点心。有时候环境确实能影响一个人。


大致浏览了一下各位的回答,只想说自己的观点与他们真是背道而驰,不是说我的教育方式多么具有特殊化,只是和孩子之间互相尊重,只想让孩子天然去雕饰。

我有一个女儿,

就拿我自己的女儿来说事吧。别看她一小丫头片子,她挺调皮捣蛋的,鬼主意还很多,从小到大都是我一手带大的,我可是真正领教了“没有一分钟闲着”这话的真谛。一人带孩子难免不会有心烦意乱的时候。有一次,小家伙把我惹火了,把一碗饭洒的到处都是,又给她盛了一碗,可好又给我打翻了。我气不打一处来,拎着她的衣服领子关进小黑屋去了,只几分钟我就后悔了,听着她在里面哇哇大哭,我的心都快要碎了,我把门打开,小家伙直说“怕怕”。我知道我关的不只是一扇门,更关住了她胆量的心门。因为,自从那以后,小家伙极怕黑,只要听我说“不听话关小黑屋”她立刻马上就乖乖的睡觉。当然,那样的话我也是很少唬她,因为我已经预见了问题的严重性。

我们做过的自以为对的错误方式在孩子很小时已经根深蒂固了,长大都是很难扭转的,所以我在想,那些个所谓的抑郁症的孩子,或者是自闭症的孩子在他们小时,总有一个阶段心灵上经历过创伤,随着时间的迁移,问题只会更加的凸显出来,作为父母都想要一个健康的孩子,于是乎父母有病乱投医,不在自己身上找结节,反而在孩子身上“脓中找疮”,,那么摧残孩子身心健康的不是父母,还能有谁呢?

自从经历女儿小黑屋事件,我明白即使小家伙有这样那样的不对,都不能

“用力过猛”,那种无形的伤害抵得过一辈子的健康。我现在更注重培养她天然的性格,“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

我觉得

孩子的性格顺应其发展就好,不要因为太过闹腾而刻意让孩子安静,也不要因为太过安静而让孩子胆大妄为,孩子小的时候有些事情你采取措施“消费”了,等她长大后,谁来为她的余生“买单”。


原始地址:/remen/15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