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因家庭琐事不认守寡的母亲该怎么办?

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呢!做人无论是谁,过头话不讲,过头事不做!夹紧尾巴做人!


法办


向妇联反映实际情况,先协调看效果再说,实在不行让媒体报道儿子的“光荣事迹”……


另找个伴吧!


【珊桃和露观点】只有孙子可以治这个儿子其他的还真没有什么办法。

儿子若是个明事理的人,不会记恨母亲,更不会对母亲不理不问。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故事:一家人嫌弃老母亲是个累赘,就用竹筐想把她抬到很远的地方扔了。小孙子知道了,就对父母说记得把筐拿回来,以后你们老了,我用它抬你们出去。至此儿子儿媳两口子对老人非常的好。

父母是儿女最好的老师,父母怎么做,儿子一定是会学样的。我不知道以前这个老母亲是怎样对待她的公婆,但是儿子这样对待自己,肯定是有原因的。

老人应该反省一下,也许以前的自己个性刚强,或者自己的得理不饶人,伤害过儿子,导致现在自己到了80高龄才来以泪洗面。

很多公婆在自己能够劳作自给自足的时候,都是看着儿子儿媳不顺眼,张口闭口就说老了不需要依靠。“说话人短,听话人长”,很多的伤害人的语言都是自己说了就忘了,但是听到这个话的人是刻骨铭心的。

昨晚和家人在外面吃火锅,过生隔壁桌看起来是有人过生日。主角是个30岁左右的年轻人,头上带着生日王冠,年轻人站起来给抱着2岁左右女儿的老婆夹菜,这时那个小女孩喊叫着说“爸爸你应该先给奶奶夹菜”。,年轻人不好意思的连忙说,“好好,爸爸错了,应该先给奶奶夹”。

这是一个2岁多的孩子,就知道这些让大人都脸红的行为。我们大人为什么就不懂了呢?教育,是教育问题,耳熏目染就成了习惯。

小时候,儿女做错了事情,父母打骂教训都不会离开半步,现在翅膀硬了,因为家庭琐事就可以断然离开。也许有些事母亲做的不对。但是也没有必要这么仇视吧

结束语:我们应该不管是对任何的人或事,都持有宽宏大量的态度,以人为善。“栽花得花,栽果得果”,很多时候又何尝不是我们自己种下的仇和怨呢?!


儿女只有两种,一种是来报恩的,一种是来报仇的。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千篇一律的方法就能解决一个问题,那就不会有问题存在了。除了这个儿子自我反省,懂得了父母恩情比天大的道理,他人谁也没有办法改变他。这个人要么学习传统文化,要么学佛,别无他法。


儿子因为家庭琐事不认守寡的母亲怎么办?儿子不认母亲这首先是不对的,更何况是守寡的母亲。俗话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母亲再不好都是母亲,树长千尺不忘根,子女对父母的赡养责任不因为父母不当的言语和行为就简单的归于零,赡养和孝顺这个责任是天责,不能随随便便丢弃,这是做人最基本的一点,否则,就不是一个完人,不是一个被人尊重的人。

另外,一个巴掌拍不响,儿子不认守寡的母亲,也许是事出有因吧。现实生活中,有不少父母确实让子女无语,胡搅蛮缠,自私自利,不理解儿女的艰难,爱生事说是非,倚老卖老,每天总是将过去自己如何如何付出挂在嘴边,这样的父母确实让子女无语,以至于儿子最后不理父母搬出家门。

如果这位守寡的母亲是这样的人,我劝你尽快觉醒,改改自己的脾气和不足,与儿子尽快和好。如果是儿子不孝,忘恩负义的问题,我劝你如果条件允许,尽可能自食其力,不要打搅他,留给他时间让他自行醒悟。千万不要到单位闹腾,不要给亲戚宣传他的不孝,这样会让他走的更远。我不赞成父母动不动就和儿子打官司,对簿公堂,这样做会把儿子与我们父母最后的一点感情埋葬了。

养儿防老,这是古话,但不是至理名言,靠谁都不如靠自己,希望每一个父母都要为自己的老年做好准备,不要一点后路给自己都不留,把自己的晚年生活陷入悲惨境地。


事出必有因,但外人不得而知。

从源头讲,儿子的所作所为,必是寡母所塑。

母亲是怎样的人呢?

何以逼得儿子夺门而出。

儿子又是怎样的人呢?

居然授施后又翻脸老母亲。

相互折磨,彼此都痛苦。

但儿子与母亲,本是人间的血脉亲情。

没有大仇大恨,其实并不至于此。

只是长期缺少有人做心理调解工作,让双方心灵越走越远,一时半会之间,怕是不好调解。

这个需要找一下街道单位帮办,从心理开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只有双方都真正了解了亲情的爱,还有连带的爱的责任,方可母子重归于好。


搭桥牵线隔背亲,告诉孙子孙女要效顺,养育子儿别忘恩。终须效应触动心


这种情况,应该找家里至亲说话有份量的人,出面找老人的儿子谈谈做人之道,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把老人的近况说给他听听,母亲是世上唯一给你生命的人,乌鸦反哺,羊跪乳,何况是人更要感恩父母,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也是造福子孙。


原始地址:/faxian/22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