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教师的创造性?

师德教育很重要,其次才是物质激励。


考核不宜过频时段不宜过短!学校腰杆要直,敢理直气壮对家长的过分要求如换老师挑班类说不!我指的是中小学。


个人观点,1涨工资2创造奖励机制3少一点形式主义的东西


第一爱国,第二爱自己职业,第三爱护学生,第四学生,家长尊重老师,第五社会给老师优越感。


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我来答共1条回答

艾德教育全国总校走出校门,学习才刚刚开始。2017-12-16

教师的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学校这块土壤,学校的教学质量离不开教师的整体素质,如何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我们作为学校管理者绞尽脑汁思考的事情。其实如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恰当的说就是如何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也就是师德的建设、业务的提高、政治水平的整合、敬业精神的培养等多方面的结合体。下面就我校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几点做法供大家借鉴:

一、通过理论学习,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首先要给教师创造学习的条件和氛围。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在学期初,学校根据各位教师的状况,给每位教师一套教育教学刊物。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本学期教材,让教师学有可学,说有可说。

其次要给教师创造学习的空间。从本学期开始以来,学校每周晚上都进行一定时间的集体理论学习的时间,让他们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政治理论,努力提高他们学习的效率。

再次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教师思想水平的提高,我校每周组织教师进行理论业务的学习,从思想上认识教育的本质,从思想上认识中国教育的教学方针,让他们认识到目前教育的困境和现状,不断认识自身在教育事业中的位置。从而让教师在思想上不断认识教师肩负的使命,使他们能够在平时的工作中兢兢业业,目前他们的理论学习笔记每个人除了达到学校的要求外,还有部分教师的理论学习远远超过学校的要求。使他们的教育理论和政治理论上不断提高。

二、通过校本研训,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首先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研训计划。学期初组织学校领导、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及骨干教师专门开展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校本研训专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研训计划,分解给每位教师符合自身实际的校本研究主题,每位教师一份研训计划,让他们心中有数。

其次改变校本研训的模式。改变原来一个人说其他人听的研训模式,确定每个人每周一个主题,让主讲教师积极准备,每位参加研训的教师都来收集资料。在研训的时候改变以往的方法,围绕主题各自评价主讲教师主题实施情况,每位教师不再把课堂常规评价作为评价的方式,必须用理论指导审视主讲教师围绕课题开展情况。让每位教师都发言,而且要求每位教师的发言必须有理论的依据。用理论来指引教师课堂教学的专业发展。不再是单纯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老好人的评价方式,切实让每位主讲教师,通过校本研训能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和理论实践水平,极大的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专业引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由于学校规模小,参加专家讲座的机会变得少之又少。我校基于这种状况,利用网络资源和现有的光盘资源和远教资源,组织教师每周至少一个晚上来观看专家光盘课堂实录,专家教育讲座,极大的提高和促进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观看完成后给他们留给一定的时间来反思,谈谈专家讲座的内容及感受,每位教师写出自身的体会,并且组织有能力的教师模仿专家的课堂教学进行公开课教学,让全校教师观摩,综合评定得失,找出原因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驾驭课堂的水平。

四、通过反思,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来校伊始,通过常规检查,看到大多数教师的反思仅仅是应付性的工作,大部分都没有任何对自身教学成长有实质意义,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进行反思。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及时调整方法,逐个评价每位教师的每次反思的实效性,并且利用网络资源分析专业人士的教学反思,逐个的进行分析,反思究竟反思什么,怎么写反思,组织教学骨干和教导主任认真研究反思的内容,确定什么样的反思才是真正的反思。让教师通过听课,看反思,起到了有实效性的和针对性,极大的提高了教师教学反思的水平,现在你看教师的反思不再是应付性,而是真正的从自身的成长角度来进行反思,确实起到反思的实效性和可行性。因而教师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课堂评价不断多元化,我想随之而来的就是教学的整体发展。

五、积极组织教师走出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校为了改变教师的专业素质的真正成长,学校积极组织教师走出去向先进学校,在学校人手不够的情况下分别派出教师到,东冶、三小、洪上等学校去观摩模范教师示范课、同堂异构课、远程教育实践课、能手送教下乡课等公开课。每次听课回来后让参加听课的教师写出自己的感受,评价每位讲课教师的得失,让听课的教师上范例课,让没有参加听课的教师通过模仿性的课堂了解现在课堂教学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在课堂教学上的教学水平。再组织教师集体来评价讲课教师的整体状况,通过评价不断提高讲课教师的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和观摩教师的专业水平。随着派出教师的增多教师的教学水平随之得到很大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会变的更加成熟。

六、认真实施“223工程”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县教育局的号召下,在学期初制定领导、家长进课堂周,会同家长对自己孩子的老师的课堂水平进行评价,评价采取无记名评价,然后综合所有评价的结果进行汇总。让家长、教师、学校坐在一起共同探讨,当节课的得失,让家长参与课堂教学的实施,给他们足够大的压力促进每位教师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迫切心理,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动力。现在你来我们学校看吧,每天教师在一起都是在研究教学的技巧,转化后进生的方法,看到这样的一幕幕,我心里由衷的感到欣慰。

七、组织公开课,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学校在学期初,制定了公开课周,让每位教师都当台亮相,学校组织教研组长、教导主任、骨干教师,对参讲的教师进行评价,除了对教师教的方法进行评价,每节课后都要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发放当堂知识测查表,随机抽取学生进行测查,看教学效果首要的是看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结合课堂教师的教态、教师设计教学环节的处理、环节与环节的过度、学生的学习效果综合性的评价教师当堂课的效果,这样极大的促进了教师讲课的水平,提高了教师在备课时对于整体学情的把握,不再是为了完成任务了进行备课,教师的备课水平、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极大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

八、让教师参与学校管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其工作的琐碎程度是每个参加过管理的人都知道的事情。学校管理要全面的、全方位的考虑整体工作的推进,学校的每项教学改革都要组织教师进行讨论,让他们知道改革的紧迫性和必然性。让值周教师参加学校管理,让值日教师参加学校的日常工作。这样每个学期每个教师都能有多次参与学校管理的机会,让他们知道学校工作千头万绪,要想办好一所学校,要全方位的综合性的考虑每位教师的能力,还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和评价方法,极大的提高了教师专业的成长水平。

九、让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班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每个班级的生源不同,学生的整体感知状况有很大的差异,用学校统一的一套班级规章制度,必然限制了每个班级的发展。因而让班主任会同科任教师,制定符合自己班级管理的规章制度,学校只是制定一套班级整体评价制度,比如学生的上下学管理问题、班级学风问题、班级卫生问题等等,让教师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班级规章制度,最终能在学校的各种集体活动检查中,突出自己班级的特点和特色,能完成学校对于班级的整体评价就行了,这样不仅促进教师会教书,也极大的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总之,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我们每个管理者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师的专业成长要求管理者给予积极地支持和制度的完善、民主的氛围、科学的方法等。要求我们管理者积极地思考,不断调整管理方式和管理水平,教师专业成长之路才会更加的宽广。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得到极大的提高。


职称制度一定是阻碍教育发展的一项最没用的制度。当职称和管理,考核评价,工资待遇挂钩的时候,注定成为教育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

一、职称制度已经过时

职称制度从诞生到现在,历经60余年的演变,成为了我们国家教育(其他事业单位也有)独特的人才管理制度,这项制度也为国家的教育带来了一次发展机遇。但是在今天,职称制度已经过时了,是应该取消了。比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没有职称,教育照样发展得很好就是一个证明。换句话说“得高级职称的并不是真正的人才,没有高级职称的也不一定不是人才”。就拿中小学教师来说,拿高级职称的教师他已经退居教学一线,而去挑轻松的行政岗位,甚至去当门卫,他们的贡献会比拿初级职称的一线教师的贡献还要大?可见,如同我们不能用成绩来评价学生不是人才,也不能用职称来评价教师的贡献。

二,职称的缺点数都数不清

职称的缺点很多人都已经指出,而且比职称的优点还多。这些缺点主要是在评职称的条件上出现某些不良现象。我简单举个例子:某镇教育站领导为了评职称而不惜造上公开课和上课的课时,最后被其他教师举报而不能参评。举报者举报的原因是,之前举报者去交材料,被这位领导否决过说:“上课和课时材料不能造假”,就这样最后两败俱伤。造假被上面知道后,取消全镇参评教师的资格好几年,其他被连累冤枉的教师怨声载道。好不容易才有一次参评的机会,又这么给浪费掉了。可见,如果这次教育站领导不被举报,那他们又霸占了其他教师的岗位,人家又多得在教学岗位上多浪费几年青春。

三,为了参评职称,教师们为加一分而闹矛盾

为了参评职称,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是各自为战。大家平时在学校没什么,只要到评优评先的时候就会暗流涌动,他们会为多加一分而情愿跟其他教师闹矛盾。为了争多一课时,争取绩效,评优等也会闹得不可开交。甚至有些为了评职称,也不惜花费半个月的工资购买论文和发表论文等等,真是无所不用其极。可见,只要有评职称,教师们不会团结一致一起教育管理和教育学生,说同室操戈也不足为奇。

四,职称真正意义是:阻碍教师发展,限制人才创新

职称制度到底还能不能真正起到“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教师的目的不得而知。我只看到,因为职称评不上,不少教师工资待遇常年不得提高,甚至低于社会平均收入水平,生活贫困潦倒,出门在外都不敢说自己是教师,活得在自己学生面前都抬不起头。这除了教师本身的原因之外,还有职称岗位数的限制,评职称的条件限制,以及各种原因等等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在一线教书的永远都很难评职称导致的。甚至我听说,为了不给工资待遇提高过快,很多地方利用评职称的限制来限制财政经费的支出,这样的后果就是教师的生活待遇没有得到保障,职业倦怠严重,优秀人才也不愿意进入教师队伍中来,长远来说,对教育的良性发展很不利。

可见,职称制度不取消,简直就是教育的不幸,教师们的不幸,以后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学生打教师的事情也不足为奇了。有职称如此,教师们职业倦怠能消失吗?


改变以考试成绩定绩效考核的方式,不以学生成绩作为待遇奖金的主要标准。每一年或者一届,花时间精力对学生组织实施德智体全面考察。以综合考评结果定老师的工作成绩。

学校招生条件以综合素质为主,考试成绩为辅。

说这么多关键有两点,一个是教育部门的公信力,让学生和家长都信任综合考评的公平公正。另一个是需要政府投入更大资金,增加师资力量,推进小班教学,丰富学校教学活动的种类和形式。


提供可以全心全意从教的环境,少一些乱七八糟的检查。教师应该以教育教学为本,而不是应对各种检查。


两个字(自觉)


能让一人上班,全家无忧的工资待遇,能上能下的人事管理!


公平公正,爱护教师。即可


国家重视教育要落到实处。要给老师惩戒权,现在谁敢管孩子。教师职称如何照顾多数教育工作者。


现在管理体制很冰冷!一点都不人性化,光用冰冷的体制来管理不可取,所以现在人信念比较淡,那只是我生活的手艺而以,没有真正主人翁精神,不过也是如果你遗忘了他,不久他也会遗忘你。。。。。


只有一个办法:涨工资!


创造性,是所有行业、每个个人的头等难题,也是最有价值的地方。

如果一个人、一个行业、一个产品具备了创造性,就一定会呈现通杀的场景。

比如,金星的创造性是毒舌,啥都敢说;

“三个爸爸”空气净化器主要是为了准爸妈设计的,解决孕妇呼吸问题;

苹果手机,就凭取消了实体键,在全世界引起了效仿热潮。

同样,如果老师具备了创造性,那一定会获得众多学生的喜爱,收获众多粉丝。

通过《百家讲坛》火了的易中天,现在人气也很好。

考研名师张雪峰老师,是到目前为止,唯一一个小众类教育被大众所熟知的明星老师。

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特点”。

易中天老师,把三国的场景和当代做结合。张雪峰老师讲课幽默风趣,引来了阵阵喝彩。

那么,作为老师,应该如何提高创造性呢?作为一名讲师,我讲讲自己和观察别人的体会。

首先,想要教师有创造性,不是给他方法,而是给他一个优秀的动机,能够持续数十年的动机。

而且,这个动机要不断强调,直至强化到教师的血液中。

那拿我来说,我有时连续讲5天4夜课程,也感觉非常辛苦,为了保证充足的精力,我会在中午、晚上都吃黄焖鸡米饭。5天吃10顿黄焖鸡,想想也是够了。

那到底是什么给了一个动机呢?学生的成长。

因为我主要教学生演讲口才,很多原本自卑的学生通过学习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当我想到这些人会因为这几天课程有所提高时,动力满满。

当然了,你也可以说讲完这几天课程,能够拿到多少讲课费。

但是据我个人体会,拿到钱,和拿到钱之后可以给亲人更好的生活,和爱人去享受一段时间,我觉得后者给我的动力更大。仁者见仁吧!

第二,展望自己的职业最高点,或者说设立阶段性目标。

很多老师,认为自己的这一辈子就在一个学校度过了,可能更多是疲乏感。然而,在一个行业里,有很多天梯需要我们去攀登。

我最佩服的一个理科老师,是我在初四的物理老师。

讲课极其有激情,用命在讲课。

老师研究课程很厉害。他最厉害的是,自己研究了40道题,把初中物理的所有知识点全部囊括进去了。这简直就是全初中生的福音啊!这样的人,我们把他划到一等一的高手那一栏。最后,我这位老师拿到了副高级的职称就退休了。那可是除了校长之外老师可以拿到的最高荣誉。

我认为这人如果再加一条,那就太完美了——写一本物理教学的书籍,让后人也受益。

每年我回家要做的事情,就是给这位老师拜年。一个好的老师,对你的影响不仅是知识上的,还有精神感召。

所以,即使是老师,还有很多需要做的。我认识一个老师,在学校里当上了副校长,后来来到省会城市,做职业培训,自己每年都能拿到百万年薪。

可以爆破的点很多,一个人口才好了,表达能力强了,干啥都行。

有了阶段性目标,就会有不同的难度要求,在攀爬台阶的过程中,就会逼着自己找出新的亮点。

第三,不断拓展自己的视野。

比如,我们那里高中虽然是一个小镇,但是作为镇上的老师,能不能在节假日经常出去学习,看看外面的天地?完全可以的。

如果只待一个小镇里,很难有超出小镇的成绩。

脚踩过釜山白色沙滩、吹拂过普吉岛凉爽海风的老师,给学生带来的课堂体验也截然不同。

第四,大量学习、练习、总结

我在今年参加全国培训师推优大赛总决赛的培训时,听一个新疆培联会长提到了老师的4个“100”,让我非常震惊,在这里分享给大家。

读100本本专业的书

听100节本专业其他人的课

讲100堂(遍)课

写100篇读书笔记

试想一下,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4个“100”,创造性还成问题吗?

第五,从优质作品中吸取。

我喜欢看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的风格就特别有趣,很耐看,一会就看完了。

作者最大的功劳就是把历史书写的很好看。

把枯燥的内容讲得很有趣的人不多,把历史讲得有趣的人更少。

通过阅读这种类型的书籍,就会给自己不同的体会。

当年明月可以把趣味带给读者,我们同样可把有趣留给学生。

多思考、多总结、多观察、多学习、多分享,创造性就会一点点的积累起来。

没有积累,缺乏素材,何谈创新?

希望对大家会有所帮助。


除了增加待遇,涨工资!该给的必须给!别无他法!!


一,激发有创造性的老师,工资肯定是重要的一方面,任何一个行业,要吸引优秀人才,工资肯定要属于高的那一类的,但绝对不是越高越好,高工资也不是万能的。

二,流传很广的一段话,据说是马云说的,马云爸爸说:员工的离职原因很多,只有两点最真实:

1、钱,没给到位;

2、心,委屈了。

归根到底就4个字:干得不爽。

所以,激发老师的热情,归根结底就是让他们干得爽,除了高工资高福利,还要有好的喜欢的团队,文化,机会等等,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创造性教育的教学准备具有宏观性、开发性、自主性和无障碍性等特征

在了解创造性教育教学准备特点之前,我们必须理解什么是教学准备。教学准备实际上是对教学过程的科学性设计,其实质是整合教学内容,结合教学内容优化配置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追求最大化的教学实效。创造性教育教学准备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要求的一切教学资源的运用和优化,其中心环节是优化学生的学习训练过程。实施创造性教育,是为了体现素质教育,使学生的素质培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紧密结合起来,而不是离开素质教育的宗旨另搞一套。

1.创造性教育的宏观性教学准备

教育过程是科学培育人才和使人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教育的成败得失在于教育过程是否科学、连贯,能否形成个环环相扣的完整而完善的教育宏观控制。所谓宏观性教育准备,就是对教育过程的优化和设计进行宏观控制。这种宏观控制性教学准备有以下四点基本要求。

首先,把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看作是单元教学和学期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环节,前后相互衔接,使之成为流畅的创新精神培育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的步骤,而不是把一节课同整个教育过程孤立起来。我:其次,让微观教育过程服从宏观教育目标。如果把每一节课或单元教学看作微观教育过程的话,那么,整体学年度的教学就是宏观教育过程。创造性教育目标是在宏观教育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微观教育过程中的阶段性目标只能服从宏观教育目标

再次,无论是教育资源的运用,还是对学生的具体要求,都要求从宏观教育过程上统筹安排,优化配置,有计划有步骤地使学生得到最优化的整体教育,并能循序渐进,使学生不断获得学习训练的最佳成效。

最后,对创造性教育的宏观控制必须把教学过程与教学研究结合起来,以教学实效促科研,以科研带动教学质量。没有对教学过程的宏观性研究、调查,并不断调整教学进程和教学计划,就没有最佳的微观教学准备。

那么,为什么创造性教育的教学准备有宏观性特征呢首先,个体学生在群体性的学习活动中能使自身的创新潜能得到开发和培养,并能形成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过程是个复杂而曲折的过程。这个过程依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优势不同而不同。但就中学生群体而言,要经历一个对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飞跃的过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得以展示自我、训练自我,并强化创新理念。在此基础上,要使其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由模仿到内化、再到运用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强化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最后要使这种意识和能力成为其自身的终身受用的素质。这要经历一个认识、训练、强化、内化和运用的过程,才能形成学生的创新素质。由于中学生认知、社会经验等各方面的不足,这一过程一般都要多次反复,才能最终获得成效。

其次,教学准备不可避免地带有老师的主观成分,不可能完全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需求。教师的教学准备转化为教学实践时,应当说有些是有效的,但见效于每一个学生的部分是我:不尽相同的、见效程度也有所不同。有些是失败的,见效不大或不见效的部分是难免的。只有这样实事求是地对待教学过程,才能懂得微观教学的不足要由宏观控制性教学准备来弥补的必要性。

再次,实施创造性教育必须把握所受教育对象的特点。中学生的学习往往是从书本到书本、从名词到名词、从概念到概念、自我循环,常常偏重于训练记忆力和背通能力。中学生学习生活中的这种倾向性问题与培养具有强烈实践性品格和创新精神要求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而创造性教育只有在解决这矛盾的前提下才能奏效。我们不能不正视这一矛盾的客观存在,要实施创造性教育,就不能不把这一矛盾的解决过程纳入到教育过程之中。而这一矛盾的解决需要一个宏观教育过程不可能在某一节课或在某一单元教学中就能得到圆满解决。

最后,教学准备的宏观性是创造性教育的内在要求,就其内在要求而言,创造性教育就是要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在现行的教育教学体制下,不可能离开课本知识和教学的诸多目标专门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怎样结合现实的教学实际来实施创造性教育,这是每一位教师面对的现实问题。班级式集体授课形式中的共性与个性的矛盾,学科性分科授课与创新能力培养综合素质要求之间的矛盾,教学时间的有限性与训练时间充足性之间的矛盾,教学目标的实际考核要求与创造性教育目标之间的矛盾等,都有待解决。总之要实现创造性教育的内在要求,就必须解决和克服一系列的现实矛盾,这需要在教学的宏观准备中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不可能在微观教学中得以妥善解决。

总之,创造性教学的宏观性特征要求我们既要认识创造性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又要求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为创造性教育创造良好条件,克服和解决客观存在的众多矛盾和问题。

2.创造性教有的开发性教学准备

创造性教育具有的显著开发性特征决定了其教学准备的开发性。所谓开发性教学准备是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有强烈的开发意识,不仅需要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而且要求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个性持长,从而使学生对自身的创造力充满信心。

开发性教学准备有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第一,教师在教学准备中要细心调查研究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个性优势。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应充分考虑怎样使学生展示他们的个性特长和个性优势,从而使学生树立学习和成长的自信心和自信力。

第二,教师在教学准备中要深入研究学生潜能的表现形式,研究如何通过引导和指导使这些潜能集中地表现为敢于想象、敢于创造的精神和能力上来,并注意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和环节进行科学设计,使学生的潜能充分表现并获取教育的实效。

第三,教师在教学准备中要适当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由学生自己设计活动的具体细节。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怎样想,还要求学生知道怎样做、在活动中开发学生的潜能。活动内容要生动活泼,具有教育意义,能开发学生的潜能。

第四,教师在教学准备中,必须充分考虑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和时间,没有自由就没有创新。要少一些一般性要求多一些个性化的要求,要允许学生选择式地完成学习任务,允许学生依据自身的个性爱好和优势选择学习和活动内容,允许学生有一些自主想象性的学习内容・总之让学习中多一些自由,少一些束缚。

实施创造性教育教师对学生的能力开发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教育的成败。教师要成功地开发每一个学生的清能并把这种潜能转化为创造能力。为此,要求教师要做到以下四点:

其一,热爱学生。只有深爱学生的老师オ能发现学生成长我:的潜能。师爱是教育的力量,同时也是教育的透视力。爱能使学生亲近教师,教师能有更多机会了解学生;爱能使学生与教师在心灵深处相互沟通,使教师能有更多的机会熟悉学生的个性特长和个性优势,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其二,深人研究学生。要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必须深入研究学生的各种表现,对学生的各种表现既要作科研式的记录和统计,又要分析其本质性的潜能形态。研究学生的成长潜能,不仅仅研究学生在学习中的表现,而且要研究学生在生活中、社会行为中、家庭生活中的各种表现,研究学生的课外活动状况、学生的各种爱好和追求、学生的各种需求,等等,从中我们会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各种成长潜能。

其三,教师要有一颗童心。无论是了解学生,还是研究学生,都要求教师要有一颗理解学生的童心。只有理解学生,才能更深人更真实地了解学生。开发学生潜能的前提之一是善于与学生交流,从心理特点、知识结构、认知水平和学习价值取向等各方面深人了解学生的现状和需求,从而把握他们的需求点。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实质是情感的融合,对学生从正面深入理解,发现他们成长中的积极因素和动力所在。

其四,要开发学生,就要充分表现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充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能力的机会。只有使学生在集体学习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并具有成功感、オ能使学生强化自我成长感,从而自觉认识自身发展的潜能。

3.创造性教有的自主性教学准备

这里所讲的自主性,具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赋子学运用教学设计的自主权,创设特色课。学生最大化的学习自主权第二层含义是教师在教学准备中充分运用教学设计的自主权,创建特色课。

学习自主权是指使学生脱离被动式的学习状态、按照自身的实际和个性需求有造择学习内容和训练内容的权利。只有使学生有充分的学习自主权,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我:力,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作用。自主性学习说到底是个性化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是依据教师提出的问题使学生思考问题,还是依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训练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是强迫学生作千篇一律的作业,还是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些作业来做;是按教师的意志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活动,还是动员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让学生设计和想象一些学习活动:这都关系到能否让学生有学习的自主权。

应当指出的是,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应当受到尊重,但不能片面强调学习自主权而忽视教师的主导性,应当把二者结合起来。在教学准备中,既要有统一要求,又要给学生留有自主学习、自主选择的余地;既要把教师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讨论、思考,又要善于让学生讨论学生的问题,把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在作业、命题考试中既要有必作的内容,又要有一些自选内容,乃至学生自己创造的内容,在教学准备中把二者统一协调起来。有些活动教师应当组织和设计,但不要强加于学生,允许学生去改造,而有些活动应当鼓励学生自己组织自己,充分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

没有自主性的学习,就没有创造性的教育,其道理主要有两条。一是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的力度密切相关;二是创新精神的培养的前提是个性优势的强化。使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得到充分導重,是创造性教育教学准备中必须给予重视的重要内容。

自主性教学准备要求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教师的教学自主权。教师的教学自主权能否在教学准备中充分而遺当地体现,直接关系到教学是否能体现自身的风格和特色,是否使数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在数教学准备中运用数学自主权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要依据学生的需求和自身的教学风格善于处理和完善教材

二是要依据本地客观实际,自主选择和优化配置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特别是教学课件的使用和设计要自主选择。

三是无论是知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还是能力训练内容,都应依据学生的实际和客观教学条件来自主确定。

四是在教学准备过程中,研究教学和研究学生的课题选择也要依据自身条件而自主选择并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实验

4.创造性教育的无障碍性教学准备

学习障碍是指学习个体由于心理、知识、能力、环境、经验等各种因素所引起的疑惑和困难。在教学准备中必须通过深人了解学生和研究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各种表现和产生障碍的具体原因,使学生能够排除障碍顺畅地进人最佳学习状态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受到创造性教育。

在教学准备过程中,排除学生的学习障碍要求做到以下五点:

第一,在深人了解个体性学习障得的同时,进行综合,整分出一些具有共性特征的问题,集中力量给子解决。

第二,在发现学习障碍的同时,也应当同时看到克服这些障碍所需要的一些条件和过程。特别是要注意研究学生个体中存在的排除障得的积极因素,要善于利用这些因素排除学习障碍。

第三,排除学习障碍的最主要因素是增强授课过程的趣味性和学生学习的成功感,要紧紧把握教学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为学生排除学习障碍创造良好的外部教学条件。

第四,增强学生的学习情感,扩大学生的学习视野。引导学生的学习取向是排除学习障得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准备中,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妥善解决这些问题,以增强排除学习障碍的能力。

第五,师生情感。教师在学生中的人格形象和教育形象是能否排除和弱化学习障碍的根本性因素,因此要在教学情感和我:教育人格上下功夫,在教学准备中要蕴育和激发教学情感,要充分体现崇高的教育人格。

创造性教育教学准备的宏观性、开发性、自主性和无障碍性是其基本特征。其中,宏观性强调创造性教育的实效性和效益性;开发性强调创造性教育必须建立在学生的潜能和成长点的基础上,这是创造性教育的基础性表现;自主性强调学生学习的个性化,为学生的学习创造自由、宽松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机遇;无障碍性强调实施创造性教育必须排除学习障碍,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只有在教学准备中充分体现上述四个基本特征,才能获得创造性教育的实效。


能提出这个问题的教师,肯定是个负责任的人,有良心的人!记得刚入职的时候老教师反复提到,教师是“良心买卖”,记得听李镇西老师的讲座,他也反复提到“新教育”这个词,可是这个新教育不是我们想的创造一个新鲜事物或者创新一个新鲜事物,这个新,我认为是思想上的解脱,不拘泥于体制!

想要激发教师的创造性就要在根源抓起,教师和学生是一体的,和学生打成一片,了解学生,分析学生,进而能教导学生,只有打好这样的基础才能激发创造性,不要因为要激发创造性而举办活动或者运动,这些都是空中楼阁,骗人、骗自己而已。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是学校发展的动力之源。学校要发展,教师是主力军。教师队伍管理的核心是激发和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教师积极性发挥如何,是衡量教育管理的试金石。当前,如何激发和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已成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管理者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从教师的需要入手,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心理学认为人的行为受感情、理智、欲望和需要的支配,未满足的需要是人的行为起点,是积极的源泉。因此,管理者必须从教师工作的特点出发,利用教师的社会和个人的心理因素来激励他们的行为,全面分析教师的各种未满足的需要,包括:自尊荣誉、创造成就、进修提高等精神需要和工资待遇等物质需要,诱发积极的动机,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焕发精神的积极性,并保证他们积极性的正确方向和持久性。

二、用目标诱发教师的积极性。

目标是满足人们需要的目的物,是引发积极性的外部条件,同时目标是一种期望,是人类活动所追求的结果。管理者要充分的认识到这一点,做好两方面工作:首先运用目标管理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有针对性的目标,发挥目标对教师产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学校全体教师聚合在一起,为实现目标而从事共同活动,从而整体上提高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其次要善于引导教师自觉的树立目标,发挥目标的能动功能和导向功能,使教师自觉积极的工作,不断的向新的目标奋进。教师的目标与学校目标的和谐统一,校荣我荣,校衰我耻!

三、激发引导教师动机,提高教师积极性。

动机是引起、推动并维持人的活动,以实现一定目标的内部原因,它是引起行动,保持行为,把行为指向一个特定目标,满足人的需要的心理过程。要想激发教师的动机,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就要在教师工作中,通过生动的教育活动,与此同时也要注意教师间接动机的激发。

四、采用多种激励方式,调动教师积极性。

激励是用诱因来诱发和激起有目标指向的行为。在管理中激发和保持教师积极性都离不开激励。教师是完成教育任务的主力军。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对教师的管理是极其重要的,学校中各类人员,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办学的主人,离开对人管理,办学就成为一句空话。对人的管理不能简单地理解对人的约束,管人虽有对人施加约束影响的含义,但决不能与目标管理约束划等号。对人的管理、实质在调动人的积极性,合理组织人才,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并使个体的人从中得到自身的发展。诸葛亮在《诸葛武侯文集》中指出:赏以兴功,罚以禁奸,常不可平,罚不可不均。就是说:用赏赐去激励人们去为国立功。可见激励是调动人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动力,激励能使之实现既定目标,不断提高效率。

五、给教师工作的自由度,最大限度的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给教师工作的自由度,其主要的目的是让教师在工作中,有时间、空间、方法等方面的自由选择权力,让教师在具体目标的实施中,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展示各自的优势和才能,不断的从工作中获得实现创造性的满足,产生一种强烈的愉悦感,不断的增强工作能力,不断的提高业绩,从而产生工作的积极性。

六、从管理者自身角度来谈教师工作积极性的调动。

(一)学校领导班子身先士卒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前提。

学校领导班子是整个学校运行的火车头,学校能否正常健康的发展,领导班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要求学校领导班子首先要做到身先士卒。

第一、学校领导班子与教师在学校工作中的地位不同。学校领导与教师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所谓领导者,即必须做到计划、决策指挥,检查工作落实情况等,起着指挥的作用。而教师则是根据领导的意图去创造性地完成工作。如果学校领导工作,得过且过,那么教师显然不会主动去要求学校领导分配任务给自己,学校领导竟然如此,我们的工作又是干给谁看呢?尽管这不是绝对的,但实践告诉我们这是大多数教师的想法。而且这在教师中还会出现很强的负面影响。导致教师工作自由散漫,工作出现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的局面。

第二、领导班子的榜样的作用具有更强的感召力。我们知道管人的实质在于调动人积极性,而管理者又不是任何人能担任的了的。凡是熟悉实际生活,阅历丰富的人都知道,管理就要内行,就要精通业务,就要懂得现代高度民主,就要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在此基础上领导成员一旦有了贡献,有了成就,那么他的榜样作用是其他教师无法替代的,因为领导者的地位本身就很突出,他比一般教师具有感召力,他将带动一大批教师积极参与有意义的工作,而一般教师则不能,毕竟他们不是领导者。从这里我们很清楚地看到领导班子的表率作用是教师积极性调动的前提条件。

(二)健全的规章制度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保证。

第一、建全的规章制度能使教师工作有章可循。健全合理的规章制度如:教师的聘任制度,岗位责任制度,结构工资制度,奖惩制度等,这些制度能使教师有明确的行为规范,能保证学校各项活动的正常秩序和组织纪律,能提高工作效率,使工作走捷径不走弯路,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受挫伤的机会,使教师不断的饱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一直呈最佳状态,否则没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可循,使工作积极性得不到保持和正常发挥。

第二、教师的工作只有健全的规章制度才得到公正的评价。教育评价功能是发挥导向激励的作用,评价不是为了证明结果,而是为了改进过程,公正的评价通常令人心情舒畅,焕发工作热情。教师得不到公正评价时体现不了多劳多酬,按劳分配原则这样就使教师产生一种不公平感使多劳的教师就会受到挫伤,产生不稳定的情绪状态,使人工作不安、消极而助长了一批懒汉的滋生,致使工作带来被动,滞后不前的现象。

七、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知人善用与各尽其才相结合。所谓管理得好,就是做好人的工作。显然只有用好人,才能打开学校较好的工作局面。首先是扬其长,避其短,长一双“慧眼”。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校领导在分配教师工作之前,应对全校每个教师的思想、性格、学识、能力、创新精神等诸多方面进行深人地分析,然后着眼于教师的长处、特长,将其分配到能够最佳发挥自身长处、特长的岗位上。有一定难度的工作最易发挥人的长处与特长,合理地调配这些有难度的工作不仅可增长从事这项工作者的才干,而且可以诱发其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对于有一定成就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师来说,尤其欢迎并乐于接受具有一定挑战性难度的工作,要多给他们创设机遇,提供机会,使他们左拼搏奋斗中发展自己。对于那些缺乏创造性的教师,也要注意安排一些有一定难度的工作,鼓励他们去克服困难完成工作任务,使他们领略到“跳起采摘果子”的愉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正面引导与榜样示范相结合。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就必须狠抓正确的舆论宣传,努力形成讲正气、树正气的良好局面。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要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宣传活动,引导教师站在兴教强国的高度,确立终身从教的观念,不断增强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常言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注重树立榜样,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首先,学校领导是教师的教师,理所当然应是教师的榜样,可以说有什么样的领导,就有什么样的教师“打铁需自身硬”,学校领导一言一行,对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激发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作为学校领导必须时时处处严于律己,身先士卒,以高尚无私的人格魅力去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古人云:“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有令则不从”

实行情感激发。心理学研究提示:任何人从事某种工作并非纯粹为了谋生,其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争取得到他人尊重和人格平等。教师具有强烈的求知欲、自信心、自尊心和荣辱感,其精神需要尤为突出。因此,学校管理者应该运用多种情感激发手段,懂得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缩短学校各类成员之间心理距离,消除心理障碍,使教师们工作顺心,生活舒心,相处开心。毋庸讳言,这将有利于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激发。

这里,还值得强调的是,管理者还要培养教师良好的情商;

一是要诱导教师遇事讲究实事求是,保持适当的期望值。

二是要启发教师能从不利中看到有利,用辩证观点看待不利于自己的事物,坚信事物发展的转化,从困惑中解脱出来,寻求心理平衡,满怀信心,坚持做好工作。

三是设法为心境恶劣的教师改变工作环境。当然,对不良心境者要作具体细致的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化解。

具体的激励方法:

1、目标激励:即通过目标管理,指导教师的行动,使教师的新颖和集体的目标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以激励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奖惩激励,这是一种强化激励,通过对教师行为给予肯定表扬或否定批评影响教师行为,要求管理者要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奖惩的艺术。

2、物质激励:建立物质激励机制能满足教师的物质需要和引起物质的需要。人生在世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即某种需要。需要在尚未得到满足之前,也是产生行为动力所在。因此在学校工作中就要认真研究人的欲望,建立激励机制,从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这样才能获得最佳的工作效益。当一种需要得到满足后,物质需要激励还会引起教师的另一种新的需要,使教师工作积极性持续甚至增强。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是做不到的,不建立恰当的物质激励机制,就无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精神激励机制:当物质需要得到一定程度满足后,精神激励机制便成为调动教师积极性的主导因素之一。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有些教师家庭生活水平已经较高,对物质需要不是很强烈,那么管理者就应该使用情感因素,进行软管理充分注意教师队伍中隐性因素,在管理过程中尽可能关心教师的痛痒,做到感情上的勾通,例如:有些教师家庭成员很会赚钱或家教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家里带两三个学生在物质方面的刺激,已远远超过工资。那么奖金对教师物质刺激已失去效应。此时精神激励对他们是重要的。学校建立和形成一整套公正表彰,个别抚慰,形成团结向上的校风,使他们肩负重任,成绩及时得到社会认可,职称晋升等精神激励机制,那么这样就可以大大调动这些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4、竞争激励:在客观公平的基础上,进行竞赛和评比活动,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适度的竞争活动激励机制则具有特殊的激励价值。学校开展在活动,展示自己的舞台,人生价值的体现,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5、榜样激励:通过树立先进模范人物进行激励,发挥先进模范人物的带头作用,在教师群体中形成学先进、争先进的良好风气。

6、创新激励: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最高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即一个人工作有所创新。事业上有所作为,理想和抱负得以实现的需要。运用创新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则必须为教师提供锻炼、发展、提高多种机遇,引导和鼓励广大教师抓住各种有利契机,大胆尝试,勇于实践,充分挖掘发挥他们的内在潜能与创造性。使广大教师在成功的喜悦中增进工作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作为学校管理者,要从本校的实际出发,潜心对教师积极性心理进行分析,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发和保持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


原始地址:/zhishi/36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