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陌生人很客气,而对最亲的人很苛刻,这种人是什么心理,你身边有这样的人吗?

人都是亲远疏近的。

有一次问一个老板,为什么你对陌生人那么客气对熟悉的那么怠慢?

老板说,熟悉的客户不会因此而不来,而陌生的客户一定要客气,那他们下次还会光顾。


我有时候就这驴样。我爷叫我二驴。。唉,现在就是克制。


这个问题,几乎我们每个人都有过类似经历的。因为我们清楚的知道对家人亲近的人发脾气,苛责,是不会破坏关系的,他们肯定会原谅我们的,所以我们往往肆无忌谈,但是却忽略了其实我们已经给亲人造成了心理伤害。我们总以为余生时间还很长,可以弥补自己的过错,但是却并不一定能做到,带着对亲人的愧疚可能遗憾终身。不对陌生人发脾气是应该的,不对亲人发脾气是教养。


这的和他从小生长环境,以及家风和自身的素养有直接的关系,现在70%的人就像以上所提到的这个问题,有严重的存在性~“窝里狠”


题主,你好!我是成都渡仁心理的小路,想就这个问题谈谈为什么在陌生人面前表现的比较客气,而对熟悉的家人尤其是父母比较苛刻。而对于这种情况就不得不提到弗洛伊德曾经提出的防御机制,在这里主要想说的是压抑,它是各种防御机制中最基本的方法,指一个人不能被社会或自己意识所接受的欲望、情感和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使自己意识不到,而使内心保持纯洁、安宁。当楼主在不熟悉的人或者朋友同事面前会将委屈压抑到心里,因为恐惧,我们会害怕和朋友之间的这段关系破裂,当这种情况出现时,内心非常不安,我们不想接受这样的结果,所以我们会压抑。但为什么在家人面前就很容易表现为苛刻呢?因为关系!我们对与父母的关系有一种肯定,即使我们发生矛盾,我反驳他们,我们之间的关系依旧存在,所以我们便会变得“肆无忌惮”。


有,而且是我独自带大的孩子,他对谁都可以好,唯独不能对我好,可以不跟我说话,可以嘲讽我,可以不喊我,可以厌恶我,问题是我不知道自己有哪做得不对,连我儿媳妇都说我是最好的妈妈,他跟儿媳妇说他也不知道为什么讨厌我,心疼过,也哭过,现在不疼也不哭了,人生的命吧,只想快点走,去找我老公!曾经的笑脸是我阳光,如今的冷漠为我砒霜!


这和人的执著方式和执著轻重以及由执著轻重划分的内外之别有关。

首先,人(动物同样如此)会将五蕴组成的身体执著为我,与我有关系的执著为我所。如我的爸爸妈妈、亲朋好友、敌人、名声地位、车子房子等等。

其次,我们执着最重的是我,然后是与我最亲近的人或者事物,然后是稍微次一等亲近之人或者事物,如是由近至远。如中国队和美国队比赛,我们会支持中国队;两个省队比赛,我们会支持自己所在的省队……。又比如自己的亲人与处得好的邻居口角,一般我们都会站在亲人这边;处得好的邻居与陌生人争吵,我们会支持邻居。

第三,我们会将生活在一起的亲近之人划分在内,将此之外的划分为外。在内,不用掩饰自己;在外,展示长处,掩饰不足。所以,对内就严苛,严于律己嘛!对外,客气礼貌,宽以待人。对家里人苛刻还有一个深层次原因,满足自己的控制欲和成功欲。一般我们也想控制自己,让自己获得成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如愿,这些不如愿就会投射在家里人身上,我做不到,家里人代我做到。所以,就有了对家人的严苛。


对于家人的态度,最能反应一个人的内在和心理。

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在面对亲戚、朋友、同学、老师,甚至是陌生人的时候,都可以堪称是友善的人。可就是在面对最亲的人,也就是家人的时候,完全像是变了一个人,成了彻彻底底的暴君!

为什么?

这样的人,一般都有一段糟糕的童年经历。正是这童年的经历,让他们有了这种有违常理的行为。他们的童年,往往伴随着父母的忽视或者是虐待,他们的潜意识深处一直隐藏着对于父母的愤怒。由于对现实父母的不满,他们在童年时期就勾勒出自己心中完美父母的形象,并且按照这个形象去寻找自己完美的另一半。

他们所寻找的完美异性,必定有着和现实父母不一样的外在和内在,这是他们对于现实父母的一种反抗。但是,他们的愤怒不会就此结束,他们会将自身隐藏的愤怒都发泄到家人身上,也只有这最亲密的关系才能激发出他们潜意识深处的愤怒。

这样的人,由于早期的经历比较坎坷,让他们更早懂得了世间的人情冷暖,他们比同龄人更有城府。对于他们来说,只要不涉及自身利益问题,与人为善并不困难,因为这只是在伪装。对于一个人来说,短暂的伪装并不是难事。

很多时候,他们会将外在环境带来的压力和痛苦连同自己内心的挑剔和不满一起发泄给最亲密的人。尽管他们也知道这样不对,但是他们依然会这么做。因为,这是他们能维持自身心理平衡的需要。

如果在这个时候,有个懂得心理治疗的亲密家人,能正确且耐心的引导,这样的情况是可以改善甚至是完全消除的,同时也会弥补他们童年的遗憾。这样夫妻之间的感情就会得到升华,无论以后面对什么样的困境,他们也会共同面对。

可惜,能有这样待遇的人少之又少。每个人的耐心和承受能力都是有极限的,超过了这个极限,大多数人都会选择放弃。即使没有放弃,感情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这一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案是当事人具有自省的能力。自省的人会发现自己的过错,并通过自省和学习克服自己的潜意识。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对陌生人很客气,但是对自己身边的人,对自己亲近的人却经常发脾气。

为什么呢?

通过责怪身边人,缓解“自己不够好”的压力

一个不听话的孩子让父母觉得自己很失败,没有尽到管教的责任,于是对孩子生气。

晚归却没报备的情人,让他的另一半有「自己不值得被尊重」的感觉。

对碎碎念的父母发脾气,因为你觉得自己不被了解、体贴而感到沮丧。

我们会无意识地从亲密的人的行为来判断自我的价值,换言之,表面上我们在对亲爱的人发脾气,实际上你气的是从他们的行为中反映出的「拥有缺陷的自己」。

因为我们不同意,甚至害怕自己不够好的形象,出于心理防御,而选择严厉指责对方。只要错的都是别人,「自己可能没这么好」的压力就会减轻。


对陌生人和对最亲的人完全相反的态度,说明这个人对内对外的不一致性。

对所有人都友善说明表里如一,具备善良的品质和较好的修养。

而只对外人好,希望给外人留下好的印象,可能有三点原因:首先,说明比较爱面子,有一定的讨好型人格,内心不够自信,希望通过示好得到他人的认可,再通过外人的认可来证明自己,从而找到自信。另外,还可能存在不安全感,在外的和善是怕与陌生人出现冲突,自己无法面对冲突,所以忍耐讨好,以保持与人相处时的安全感。第三,其内在性格是苛刻和暴躁的,但在认知上并不认同自己是这样的人,也很在意社会评价,故而力图在陌生人面前隐忍,希望通过示好来掩饰自己不符合自我认知和社会评价的本性。

对最亲的人苛刻,这可能是其自身属于苛刻计较的性格,仰仗最亲的人的包容与疼爱,不加以控制本性,放纵表达自己,不过,这类人中也有对自己也很苛刻的,他会说把最亲的人当成自己,所以苛刻,曾遇到过这样的人,不太理解,但相信也有这样因苛责自己连带苛责至亲的人。不过对至亲苛刻的人多数属于孔子所说的小人:“近则不逊远则怨。”即你离他近了,对他越好,他越不懂得尊重珍惜,反倒得寸进尺要求更多,也更苛刻,离他远了又会生怨生恨,总不满足。

按照知(认知)-信(信念、态度)-行(行为)理论,其对内对外截然相反的态度和行为,源于其不当的认知,这类人往往分不清远近亲疏,对外人缺乏界限,对内则不懂得责任。

这类人并不少见,属于公认的低情商人群。若想这类人能改变态度和行为,除非其能自我反思,先改变认知。


这样的人在生活中很多,很常见

家人给到安全感,可以在家里尽情的释放在外面压抑的攻击性

而在外面出于人际和谐的目标,常常相互的妥协和压抑自己

从而导致的结果,就是在外很客气,在家里很苛刻,这种苛刻实际上是投射自己内心压抑的情绪


有,这样的人太可恨,是另一种“窝里横”,最亲的人是最不应该被忽视的,更不应该被苛刻。

有的时候确实有些人希望能给新认识的陌生人留下最美好的印象,所以主动请新朋友吃饭,有什么好东西都跟新朋友分享,即时新朋友侵犯了自己,也忍气吞声,希望新朋友很喜欢自己,给新朋友留下性格好的印象。

可是到了老朋友和亲人这里,不但没有同样的热心、耐心、包容心。反而有可能会因为在新朋友那里受气,就莫名其妙冲最亲的人发火,把一切坏的,负面的东西都展现给最爱自己的人,让最亲的人承担这一切。

因为在乎你,所以包容你,因为爱你,所以让着你,可是永远不要仗着亲人的爱伤害亲人的心。为了讨好不关紧要的人伤害最亲的人是最大的愚蠢!


原始地址:/wangluo/13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