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教师会因为评职称而耽误了教学?

抓教学质量往往和考试成绩挂钩。评职称为什么不和考试成绩挂钩呢?这里的奥妙说出来不说出来做过教师的估计都知道。


要想专心致志地搞教学真是太难了!


晋不晋职称,都不会影响教学,热爱这份职业!在农村工作30多年不给晋职称,遗憾!无奈!在自己的心里。绝不会影响教学,仍尽职尽责工作。


不耽误教学行吗?那么多获奖证书要准备,没有八年十年长期冲锋,谁评得上?


你说为什么?


校长拿公款搞关系,争荣誉抢利益,高职称不教书,52岁就退了,职称工资和薪级工资挫伤教师们的积极性,真是害死了中国教育。只有校长和公务员差不多了。我校一个C老师,二十多年前他老婆被隔壁一个老师强奸,心里痛苦。两级领导帮他破格搞成高级。


从来不评职称的台湾教师

我先在屏东师专音乐组学习,再到台南师院特教系,再到嘉义大学数学教育研究所,从音乐到特教再到数学,不仅跨学科而且跨专业。这样的学习经历,对于专业修炼,对于教育教学,我相信都有很大的帮助。

台湾从来没有评职称这回事,大家都是教师,没有不同的职称,若有也只是职务上的不同罢了。

只要没犯什么大错,每年薪资都会升一级的,也就是教愈久,薪资愈高,这个与你有没有发表论文,有没有上公开课都无关。

除了教龄,台湾教师的薪金水平,还有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

若是去研究所进修,取得硕士学位,就会一次跳3~4级;若取得博士学位,又会再跳几级。但是,跳到一定水平就不再跳了,从此就在那个顶级了。

以刚毕业的教师为例,每月薪资约四万新台币(约八千多元人民币);顶级教师吧,每月薪资约七八万新台币(约一万七千多元人民币),不过这还要看他的学位。

大陆的学校,每学年末都有一个年度考评(考核),有不合格、合格与优秀之分;还会评出一些不同类型的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等。

台湾没有,从来没有什么优秀与不优秀的评比,大家都是一样的。教育是一种良心志业,大家都一样优秀。

学校如何评价教师?

是由学校教评会来考核教师的,每学年考核一次,基本上,只要你没出什么乱子,都会通过四条一款(即甲等考核过关),薪资会晋一级,年终奖金相当于一个月的薪资;

若是被评为四条二款(即乙等),则薪资也可以晋一级,但年终奖金只有半个月;

若是被评为四条三款(即丙等),则薪资不晋级,也没有年终奖金可领。

校长多数会尊重教评会的裁决,除非有非常特殊的情况才会提出异议。

学校从来不统一出卷考试,而通常是由教师轮流出卷,虽然也交换监考及批改,但并不会出现那种恶性竞争和成绩上的比较。不过有时,班级间也会相互交流一下,看看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其他班级是否有太大落差。

校长多数不会太干涉这些事的,只是鼓励老师们把心用在教育上。

平时的教学研修活动,通常围绕哪些主题?

因为我们实行的是包班制,所以,教师除了要参与学科方面的教研外,还有一些专门课程的研修,主要有性别平等教育、环境教育、信息教育、家政教育、人权教育、生涯发展教育、海洋教育等七大议题。

另提的一点是,现在教育必须“零拒绝”,所以还需要考虑到各种特殊的学生,如视障生、情障生、学障生、智障生、过动症学生、妥瑞氏症学生,乃至新移民的孩子,等等。

因此,教师每年都要参与有关特教的研习,学习特殊教育法,以更好地帮助这些孩子。

和大陆相比较,台湾很少通过公开课进行听课研习。

新近兴起“学习共同体”或“教师专业评鉴”,有人开始主张推行公开课活动,但关注的焦点在学生的学习表现及成效上,而非批注教师的教法。

且这样的公开课也不是全校或全市观摩的形态,而多属小课室的观摩。

这么多的研修内容,老师们几乎每项都要参与,教研活动非常频繁,所以会感到负担很重。

不过,有些教研活动老师们是非常喜欢的,以我们数学辅导团办的数学研习活动来说,老师们偏好创意教学、数学工作坊、信息融入教学这样的话题。

尤其是我们在寒暑假做的数学工作坊(实物操作性的研习),几乎是秒杀的,就是你刚刚发布公告,名额就报满了,有时挡也挡不住,说名额已经满了,老师们还是来,甚至携家带眷一起来。

我属于工作狂,加上孩子大了,也比较有时间做自己的事。我喜欢教学,所以常常在学习,或开发新的教学材料及学具。

还有,我平时的很多教学点子,主要来自数学书籍,所以也有购书的癖好,主要是偏实务性的那种,就是可以应用在我的教学中的,也就是很好“下咽”的书籍。然后,我还喜欢打羽毛球、上网、看影片,这些。

我们让孩子自由发展,不会特别给他什么附加的学习任务。

我们不会给他买什么额外的参考书、练习本。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给固定的读书和做家务的时间,其余的时间由他们自己支配。

当然还会给他们半小时到一个小时玩计算机的时间,不排斥他们玩电玩,也不排斥他们看卡通,有时我们会在晚餐时间一起看卡通,有时,我比他们还着迷。

对孩子的学习,如数学的部分,我们是在生活中与他们聊数学,而不会刻意教数学,从小就是如此。对孩子没有什么太高的期待,开心就好。

不担心他们玩计算机玩上瘾吗?

不会的,我们从小教育孩子要懂得节制,不会有这样的问题的。孩子在玩,多少也是在学习的。

比如我儿子,小时候超喜欢打“三国志”的电玩,所以他对“三国志”了如指掌,这没有什么不好。

台湾的孩子,几乎是人人都可以上大学的,就是看上的是公立的大学还是私立大学,看学校优与不优了,所以基本上是不太有竞争了,不过这也是我们忧心的。

有两次统一的考试。

第一次叫学测考试,时间是每年的1月底,一般是春节前。

那时,学生只学到高三上学期的课,下学期的课程都还没有学习呢。考完评估分数,选择自己可能被录取的学校,申报参加甄选,就行了。若觉得考得不理想,或是想要考更好的学校,则可以再参加纸考拼拼看。纸考是在每年的7月1—3日,那时,他们已经修完高中三年的所有课程,有点类似大陆的高考。

例如,一个学生学测后,觉得自己的成绩可以进入高雄医学系,那么,他可以选择不参加纸测了,直接选择填读高雄医学系。

当然还得参加甄选面试,每个人可以填选六个志愿,通常不想再参加纸考的人,选填的最后一个志愿一定是要有十足把握的学校才行。

如果他希望进入台湾大学医学系,觉得学测成绩不足以达成他的愿望,抑或觉得自己面试成功的机会比较渺茫,他会选择用纸考的成绩来证明自己。

(作者:何凤珠,教师月报)。


为了职称,跑关系需要时间,找门路需要精力,拉关系需要金钱。筹齐那些需要的条条框框,同样需要时间、精力、和金钱。所以留给搞教学的时间也就没有多少了。


中小学职称制度实际上是落后的封建制度的借尸还魂,既没有体现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也没有体现按照劳动力的价值分配的市场原则,既没有公平也没有效率。反对封建主义的任务任重道远。


教学怎么评价?往往教学的东西没有用,看不出成绩,只有搞好了其他的,才是你有别人未必有的,比如班主任,不是每个都干的,课题,优质课,专业标准等不是每个人都干的,如果说升学率和招生这是唯一靠力量的,你会不会被调到差班去都不好说。等等,所谓功夫不在业内,,至于备课,作业,搞搞关系啦啦票就可以了。

在国内搞好关系比什么都重要,其次就是送礼才能保证利益的延续,期待有个识人用人的好领导犹如做梦。。


如果抱怨能解决问题,那人们还用去奋斗吗?天天抱怨就是了!既然个人不能改变世界,试着去适应世界岂不是更好!变着话题诋毁教师职称制度,最后只能是适得其反!

编辑


不会教书只会奉迎拍马的校长拿公款搞关系,高职称不教书。52岁就退了,职称工资和绩效工资严重挫伤了老师们的积极性,害死了中国教育。


写论文吧,弄课题吧,走关系吧。跑领导吧,你们说都占用时间吧老师还有时间教学吗?


评职称是一个极其折磨人的事情!具体细节我不想赘述!真有的老师被折磨得心脏病犯了,还有吐血的,这里除了经济利益之外最最主要的是面子,干了那么多年评不上确实有点没面子!这是大家争得主要原因


评时需要准备论文,考英语,计算机等


一些老师总是说所有的教师都反对职称政策,其实呼吁取消职称的只是部分教师。在世上所有的职业中,教师是最不团结的。他们整天都在互相攻击,没晋上级的骂晋上的,没当上领导的骂当上的,没办补习班的骂办班的,没评上先进的骂评上的,没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的骂那些推销的等等。总之,他们一直在狗咬狗!这样的一个群体如何能让别人高看呢?没晋上高一级职称的人总是叫嚣着取消职称,难道取消了职称一线教师就能从中受益了?取消职称领导就没有特权了?有人用菜刀行凶杀人,我们是不是也去禁菜刀?职称政策本身没问题,问题在于职称评审中出现的不合理现象。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大监管力度,而不是取消。另外,一些老师能容忍领导晋级,就是不能容忍和自己一样的一线教师晋级,因为他们心理不平衡。他们私心太大,看问题只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毫无理性可言。


这个不可说,都心知肚明的事儿。


我初中的数学老师,一位52岁的有着三十多年教龄的女教师今年晋级了,有感而发,不喜勿喷。既然说因晋级影响到了教学,那晋级的就一定是一线教师,众所周知,一线教师晋级有多不容易:大多是多年一线教学加班主任拼出来的,证书很可能是以N年一个的速度积攒的。虽然参评要整理很多材料,精力分散一定会有,但正常的教学绝对能兼顾,再说为期并不长,最忙碌的时间有半个月左右吧。对制度可以有小情绪,但别把小情绪波及到晋级的人,毕竟大多数晋级人也有心酸和无奈,像我的老师,临退休才有机会晋级,修行一生,只求功德圆满。


有些个屁,我就半个多月的通宵,还谈上课?


因为这是一个错误的指挥棒。


原始地址:/shijie/35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