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绘本就是简单的看图讲述吗?

家长如果这样,翻开一页:“看,这是哪里?有谁?在干什么?”孩子怀着好奇踊跃地观察着。家长再翻开第二页:“看看,大老虎在干什么?小老鼠在干什么?”孩子依然想象着图画事件的发生。最后家长又往后翻一页:“大老虎和小老鼠发生什么事了?为什么?这样不断发问,孩子不断回答的阅读总是打断孩子的思路,并不是孩子所喜欢的。

是孩子不喜欢看图讲述吗?不是的。其实大人看书也一样,一个情节起伏、内容丰富、事件有趣的故事,我们都喜欢静静地思考,融入其中。所以阅读中尽量少打断孩子,不能把阅读活动完全变成看图讲述活动,不然会把孩子看书时的心驰神往变成暗自神伤。


看到这个问题感觉提问者首先就是不知道何为童书绘本,也不知道绘本对于孩子的意义是什么,我用四个问题来回答这个问题,就会很明白,童书绘本并不是简单的看图讲述了。

一、什么是绘本?

绘本,英文称PictureBook,日文用汉字为絵本(平假名:えほん,罗马字:e-hon),顾名思义就是画出来的书,指一类以绘画为主,并附有少量文字的书籍。

二、绘本对孩子的意义是什么?

绘本不仅是讲故事,学知识,而且可以全面帮助孩子建构精神,培养多元智能(绘本和普通的图画书有区别)。绘本是发达国家家庭首选的儿童读物,国际公认绘本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

三、童书绘本的价格为什么会这么贵?

如果经常给孩子买绘本的父母一定知道一本好的绘本价格真是不菲,几张纸,几幅画价格就可以是五六十元,甚至有的价格还要贵。因为价格贵,很多家长认为绘本这种图画书不值这个价格,所以有时候看到绘本书感觉可以,但是因为价格也会犹豫给孩子买不买的问题。

我认为绘本价格之所以贵,一是因为绘本的纸张环保,会用大豆油墨印刷,与传统油墨相比,大豆油墨具有色泽鲜艳、浓度高、光泽好、较好的水适应性和稳定性、耐摩擦、耐干燥等性能,环保安全。二是因为优质的绘本很多是国外引进,中国人翻译并重新出版,英文原版更贵。三是因为绘本的作者是非常有名的画家和作家。他们创作的绘本书籍无论是故事、创意还是图画都是非常符合孩子的认知心理,很受孩子们的喜欢。

四、怎样和孩子进行绘本的阅读?

绘本并不是简单的看图而已,我认为“小绘本,大智慧。”小小的绘本书籍涵盖了方方面面的内容,有动人的故事,科普知识还有不同风格的绘画以及很有创意的绘本装帧设计。这些都吸引着孩子们,比如洞洞书、翻翻书、立体书这些书孩子非常喜欢,小点孩子会经常用手去抠洞洞书里的洞,大点的孩子特别喜欢立体书带给他的震撼感觉。

好的绘本是可以进行亲子互动的,比如有的绘本书里面会给你任务,可以闯关,可以玩游戏,还可以创作绘画,这些都不止是简单的看图而已。而是看图,玩与学结合。家长好的绘本书籍一般都会有绘本导读,家长可以看看做些功课,看看到底怎样和孩子互动,让孩子进行有效的阅读绘本。


有一些图片简单文字少的绘本可以只需看图讲述,把绘本的意思用孩子能听懂的语言讲给孩子听就可以了。有一些内容丰富的绘本,除了看图讲,还需要大人和孩子用心去体会那部分没法用言语传达的东西。

这个方法只适合大孩子,小孩子如果只是平铺直述的讲给孩子听,可能吸引不了孩子,讲了描述书中内容,还需要配以一些声调、动作来吸引孩子、帮助孩子理解。


童书绘本肯定不是简单的看图讲故事,绘本对孩子是一个阅读启蒙的作用,能够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家长首先用绘本带领孩子阅读,让孩子对阅读感兴趣,慢慢的孩子就会过度到自主阅读上来。

绘本的阅读还可以增加孩子的想象里,讲故事的能力,对语言词汇的发展也是很有好处的,对孩子将来写作文也是有帮助的。


童书绘本是启迪孩子心智的最好阶梯,插图的目的就是孩子的识字量还不多,插图可以引发孩子的读书兴趣,同时加深孩子对作者所要表达内容的理解。图像记忆可以让孩子久久不忘,孩子沉迷于画面中时,我们不要可以打断孩子,当然阅历深的家长就着话题可以和孩子探讨相关的故事或知识。


当然不是了,童书绘本为何叫童书绘本而不是直接叫绘本呢。主要原因就是要更贴近孩子的生活以及习惯。我们给孩子讲解时最好是有感情的朗读,童书绘本中有很多绘本大多是小动物。所以我们要去模仿小动物去给孩子讲解!单纯的看图讲故事并不能让孩子爱上阅读。我们要把他当游戏跟孩子一边玩一边阅读!


不是这样简单的做法,任何阅读都不能够简单为之,如果是这样,就根本起不到绘本应该具备的启迪效果。比如说,童书绘本要开发孩子的智力,提升他们的情志思维和综合素养,所以,父母为孩子讲解时一定要声情并茂,注重信息量的传达和提问等启迪,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绘本的构思与情节人物。


要看是多大的宝宝了,如果是2岁以下的宝宝,只要看图说话就够了。指着里面的物品一一告诉孩子是什么,在干什么就够了。千万不要解释,更不要讲道理。

如果是2岁以上的宝宝,他的认知能力以及提高了,可以增加一些观察力、逻辑思维的训练。比如:小猫去哪了?这是在干什么?他要把东西送给谁呀?通过这些问题让宝宝多观察、多思考。

而且这个年纪的宝宝记忆力很好,往往你讲过的东西他很快就记住了。比如让他找个东西,如果他没找到,你告诉他了。下次他一下子就能指出来。所以,我尽量不告诉他,实在找不到就尽量给他提示。比如,在大鱼的附近。再找不到,就用手指到大鱼上,然后移动手指,当手指接近目标的时候,宝宝就能发现了。当他发现的时候,非常有成就感,远比我告诉他要开心。


每个年龄段的孩子,在阅读习惯的培养上,所需要的方法应该是不同的。而我所归纳总结的,是孩子上幼儿园之前(出生到3岁左右)的引导方法。

六六所经历过的年龄段,我才一些理论加实践总结出的小经验。虽然在网络上可以获取的知识有很多,但没有经过自己实践和甄别的内容,都不会在这里发布。自媒体在我看来,应该是一本有风格,有态度的杂志,做不到内容的大而全,那就做个属于一部分人的小而美好了。

小宝宝阅读,针对个人习惯,在书的选择上,我认为有三点原则:】

一、图片优于文字,有互动就更好了

这点很好理解,小孩子不识字,都是字的书吸引力不大,好在针对小宝宝的书基本都是绘本。从内容上来讲,具象、在生活中经常出现的图形又优于抽象、离生活遥远的事物,比如《抱抱》,所表达的情感和那些小动物,都让孩子很容易理解,也更容易记忆。形式上来讲,有互动的书更好。六六戒手机时用的贴纸书,就可以边看书边动手,有参与感,更有持续吸引力。还有小玻系列翻翻书也不错,小宝宝百看不厌。

二、轻薄优于厚重,这点没有感受过的话会想不到

六六不到一岁的时候朋友送套立体书,因为羽毛之类都是毛绒绒的,所以巨沉无比,我拿着都觉负担,六六自己拿还砸过自己。一套立体书也不便宜,但使用率极低,而那些轻薄小巧的书,使用起来很方便。现在六六三岁多,什么书都能拿动了,但最经常看的,都不是特别大特别沉的。

三、中文优于英文

平时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让那么小的孩子死记硬背学英文,不如学中文事半功倍。但如果有语言环境,或者家长发音非常标准,早一点儿进行外语启蒙对孩子是有好处的(随后会发文阐述好处在哪里),那第三条可以忽略,直接两种语言一起上吧。

讲带文字的书(不管中文还是英文),有一个很实用的小方法:在给孩子读书的时候,要慢慢的念,手可以跟着语音走,让孩子知道你读到了哪里。时间长了,不用单独的教她识字,她也能学会不少字。而且,尽量按照书本去读,不要随意的少字添加字,这样有利于提高孩子规范表达的能力,增加词汇量。六六刚两岁多的时候跟爷爷说话,经常冒出非常,因为,所以,如果,但是之类的词,把爷爷唬的一愣一愣的。不需要刻意的教,讲书听故事多了,孩子的识字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能给我们很多的惊喜。

【下面我从两点谈谈该采用怎样的方法陪伴孩子阅读,这是根据年龄划分的:】

与小婴儿的对话:重复的意义以及即兴发挥

有科学研究表明,当我们使用悦耳动听、能够吸引婴儿注意的优美声音说话,或是加上手势来使我们的表达更加清晰时,婴儿能够学的更快。但是,婴儿的大脑仰赖于统计分析——通过筛选他所听到的对话,去找出重复出现的模式。

比如,当六六注意到我给她介绍新事物时,总会用“你看……”这样开头的语句,慢慢的她就会把“你看”,当错发现新事物的一个提示。当她熟记了这个词,当我使用这个表达时,总能帮助她更快的会新词找到对应含义。“你看那有个灯笼”,“你看那有条鱼”,她会很快把事物和新词联系起来。

在阅读上也一样,老词儿就像是路标一样,能够帮助宝宝去找到方向。这就是重复的意义。但是,这并不代表咱们要一直念相同的故事,过犹不及,永远一本书,不仅会让你无聊,更会让宝宝错失宝贵的学习机会。

真正有效的方法,是使用相似的词语去介绍新事物,这需要家长根据情况即兴发挥。

比如,我们可以用一张图片的细节去抓住孩子的注意力。“你看,水里有条鱼呀”或者简单的询问孩子“鱼在哪里?”,然后鼓励宝宝用手去碰触或指出图片上相关的位置。就算小婴儿还不会讲话,她也会使用她的目光、手势、呀呀叫、咕咕叫来表达她的兴趣,并将你视为她信赖的交流伙伴。

这种习惯培养的孩子,对读书应该也会更加细心与积极。

已经能与你交流的孩子:对话式阅读与妈妈的鼓励

有统计数字表明,在两岁左右,很多孩子已经能够说出50个,甚至更多的词。这时,孩子阅读书籍的方式已经可以从小宝宝时妈妈在讲述,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让阅读过程变成对话,在看孩子熟悉的书籍时,尽量引导孩子自己去表达。

在最初的时候,可能孩子表达的只是非常简单的话,比如说你指着一个小鸟问孩子,这是什么?她会回答,小鸟!这个时候,你可以扩展她的答案,告诉她,这是黄色的小鸟。然后再需要让她回答时,就试着让她回答“黄色的小鸟”。在已知的知识上进行扩展,学习的会更快些。

再大一些的孩子,引导就可以更加开放了,而选择合适的图书在这个阶段很重要。千万不要讲什么安徒生童话之类的大长篇,孩子的复述会比较困难。好的绘本,在图片的艺术造诣以及故事的内在逻辑上,都可圈可点。

特别推荐《好饿的毛毛虫》,这本书非常直观,很适合孩子,一路读来惊喜不断。比如,毛毛虫吃水果这段,其中的5页,分别被裁成1/5长、2/5长、3/5长及4/5长,依次排列。1/5长的是一个苹果,接下来是两个梨子、三个李子、四个草莓,然后是五个橘子。这样的设计本已经很巧妙,然而艾瑞·卡尔(EricCarle)会将惊喜进行到底,这些水果上的小洞,从正面看没什么玄机,可翻过来一看:一只好饿好饿的毛毛虫正在从小洞里爬出来。

六六让我给她讲了没两次,再指着太阳说“太阳出来后”,她就会接着讲“biu的一声,毛毛虫从小小的蛋里钻了出来”。然后看着图片,就把数字和事物都认清楚了,最后还理所当然的讲出来毛毛虫变成了蝴蝶。

在发现她会讲第一本书之后,我就总会鼓励着六六给妈妈讲故事。因为一直都是以追踪词语的方式(就是读到哪里,手就指着我们念的词),所以完全没刻意教过的情况下,她也会认得一些字,在她认出字的时候,我也会适时的给予认可和鼓励,而这种认可和鼓励,会更大的激发她读书的热情。不需要专门让孩子死记硬背认字,用词语追踪法多读书,就在快乐中学习了。(词语追踪法,这个方法在亲子阅读领域有争议,但在六六身上效果还不错,仅供参考

不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让她们感受到阅读的快乐。而一个喜欢读书的孩子,更容易走向独立和自我激励的良性循环。

即使小时候错过了一些亲子阅读的时间,也没关系。好习惯,什么时候培养都不算晚,掌握相应的方法,家长愿意花上耐心和时间,每个孩子都可以爱上读书的。

六一岁前就不喜欢看书,拿着书就撕就咬就扔,所以那时给她的启蒙更多是靠挂图,但一岁之后,家里书多,慢慢的,自然而然就喜欢读书了,而且比玩具有长久的吸引力。


有一个小女孩,幼儿园第一天,看见教室里多了一个新老师,于是,满心欢喜的拿了一本绘本故事,想让老师读给她听。

这位老师确实是新老师,不太理解小朋友的心理。拿着绘本生搬硬套的读起来,没有任何自己的语言。孩子坐在老师面前,表现得坐立难安,从眼神里看得出,她非常希望早点结束这样的朗读。

于是,当老师读完绘本后,她迅速地走开了。从此,很少找这个老师给她读绘本。

虽然绘本里图片多,字少,但是孩子们仍然希望有一组优美动听的词语来配上这个美丽的绘本故事。

所以,当读故事的人,没有任何表情朗读时,孩子宁愿不听这样的故事。

妈妈在家讲故事,也是同样的道理,一定要讲得有趣,才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


我觉得不是简单地看图讲述。绘本等童书就是为了培养孩子的良好自主阅读习惯,然后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应该让绘本等童书成为像玩具一样的启发她的心智、帮助她思考的重要载体。

既然是要培养孩子的自主阅读和自主思维,就应该从讲述和指认慢慢过渡到自主阅读。一开始孩子可以在父母的陪伴下看一些简单的绘本,比如像我家孩子15个月,她看的最多的是幼儿认知小百科、小熊宝宝绘本、好饿的毛毛虫、我爸爸、从头动到脚、棕熊棕熊你看见什么了、宝宝的肚脐在哪里等这样的绘本。

这些绘本在家长带着读几遍以后,完全可以让孩子自己指认,她自己会用小手一个一个点,然后嘴里还不停念叨。

家长的讲述是示范,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自主阅读。


当然不是啦。

我家宝贝在看童书绘本的时候,我都是先引导他从封面开始看,带着他认识画面上的内容,然后先让孩子想象一下书中都会有什么出现,会发生怎样的故事。然后让孩子自己表达他想象中的情景是什么样子的。

然后在打开绘本引领孩子进行阅读。阅读完毕后还会让孩子回顾一下其中的环节,再让孩子发挥充分的想象力来讲故事。


绝对不是!

优秀的童书,细节都有很多很多惊喜,所以孩子才会看了一遍又一遍。简单的看图讲故事,会很容易错过的精彩的内容。

在这些细节中,有着纯粹的快乐与美好,跨越年龄的动人之处,所以即便是大人看了,也觉得异常温暖。

我的建议是,至少三遍:

第一遍是由孩子和家长一起读故事,家长讲,孩子听,看着图片让孩子大概知道故事的剧情。

第二遍在读故事的时候,引导孩子观察绘本细节,发掘更多趣味内容,也可以适当地发问。

第三遍让孩子讲这个故事,根据孩子自己的理解,对于这个绘本,或许能有不一样的发现。

其实对于孩子喜欢的绘本而言,三遍是远远不够的。支持的回答,就点个赞吧!


原始地址:/remen/36103.html